歡迎來到全印檢測 - 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專注農牧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服務熱線:0371-86160111
來源: 全印檢測 - 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專注農牧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閱讀量:254次
根據2022新修訂法律調整,刪除內容用藍色標注,修改、增加內容用紅色標注。序號跟隨新調整內容不再更改標記,個人整理,如有出入請自行校對。 | |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2015) |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2022) |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修正) |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修正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修訂) |
目 錄 | 目 錄 |
第一章 總則 | 第一章 總則 |
第二章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 | 第二章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 |
第三章 種畜禽品種選育與生產經營 | 第三章 種畜禽品種選育與生產經營 |
第四章 畜禽養殖 | 第四章 畜禽養殖 |
第五章 草原畜牧業 | |
第五章 畜禽交易與運輸 | 第六章 畜禽交易與運輸 |
第七章 畜禽屠宰 | |
第六章 質量安全保障 | 第八章 保障與監督 |
第七章 法律責任 | 第九章 法律責任 |
第八章 附則 | 第十章 附 則 |
第一章 總則 | 第一章 總 則 |
第一條 為了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保護和合理利用畜禽遺傳資源,維護畜牧業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 第一條 為了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保障畜禽產品供給和質量安全,保護和合理利用畜禽遺傳資源,培育和推廣畜禽優良品種,振興畜禽種業,維護畜牧業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防范公共衛生風險,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法。 |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畜禽的遺傳資源保護利用、繁育、飼養、經營、運輸等活動,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畜禽,是指列入依照本法第十一條規定公布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 蜂、蠶的資源保護利用和生產經營,適用本法有關規定。 |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畜禽的遺傳資源保護利用、繁育、飼養、經營、運輸、屠宰等活動,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畜禽,是指列入依照本法第十二條規定公布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 蜂、蠶的資源保護利用和生產經營,適用本法有關規定。 |
第三條 國家支持畜牧業發展,發揮畜牧業在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中的作用。 | 第三條 國家支持畜牧業發展,發揮畜牧業在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中的作用。 |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扶持發展規模化養殖,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畜牧業。 國家幫助和扶持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畜牧業的發展,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 |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畜牧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扶持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和智能化養殖,促進種養結合和農牧循環、綠色發展,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安全、優質、高效、生態的畜牧業。 國家幫助和扶持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畜牧業的發展,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 |
第四條 國家采取措施,培養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發展畜牧獸醫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事業,開展畜牧獸醫科學技術知識的教育宣傳工作和畜牧獸醫信息服務,推進畜牧業科技進步。 | 第四條 國家采取措施,培養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加強畜禽疫病監測、畜禽疫苗研制,健全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畜牧獸醫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事業,完善畜牧業標準,開展畜牧獸醫科學技術知識的教育宣傳工作和畜牧獸醫信息服務,推進畜牧業科技進步和創新。 |
第七條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畜牧業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牧業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促進畜牧業發展的工作。 | 第五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畜牧業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牧業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促進畜牧業發展的工作。 |
第八條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導畜牧業生產經營者改善畜禽繁育、飼養、運輸的條件和環境。 | 第六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指導畜牧業生產經營者改善畜禽繁育、飼養、運輸、屠宰的條件和環境。 |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畜牧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 對在畜牧業發展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 |
第五條 畜牧業生產經營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業協會,為成員提供信息、技術、營銷、培訓等服務,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成員和行業利益。 | 第八條 畜牧業生產經營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業協會,為成員提供信息、技術、營銷、培訓等服務,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成員和行業利益。 |
第六條 畜牧業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動物防疫和環境保護義務,接受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 第九條 畜牧業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動物防疫和生態環境保護義務,接受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
第二章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 | 第二章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 |
第九條 國家建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以國家為主, 鼓勵和支持有關單位、個人依法發展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事業。 | 第十條 國家建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制度,開展資源調查、保護、鑒定、登記、監測和利用等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將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經費列入預算。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以國家為主、多元參與,堅持保護優先、高效利用的原則,實行分類分級保護。 國家鼓勵和支持有關單位、個人依法發展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事業,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利用的基礎研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
第十條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負責畜禽遺傳資源的鑒定、評估和畜禽新品種、配套系的審定,承擔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論證及有關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咨詢工作。 | 第十一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設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負責畜禽遺傳資源的鑒定、評估和畜禽新品種、配套系的審定,承擔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論證及有關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咨詢工作。 |
第十一條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畜禽遺傳資源的調查工作,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狀況報告,公布經國務院批準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 第十二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定期組織畜禽遺傳資源的調查工作,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狀況報告,公布經國務院批準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經過馴化和選育而成,遺傳性狀穩定,有成熟的品種和一定的種群規模,能夠不依賴于野生種群而獨立繁衍的馴養動物,可以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
第十二條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畜禽遺傳資源分布狀況,制定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制定并公布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對原產我國的珍貴、稀有、瀕危的畜禽遺傳資源實行重點保護。 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及本行政區域內畜禽遺傳資源狀況,制定和公布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并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 第十三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畜禽遺傳資源分布狀況,制定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制定、調整并公布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對原產我國的珍貴、稀有、瀕危的畜禽遺傳資源實行重點保護。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及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禽遺傳資源狀況,制定、調整并公布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并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加強對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 |
第十三條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及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分別建立或者確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承擔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任務。 享受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支持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未經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不得擅自處理受保護的畜禽遺傳資源。 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應當按照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定期采集和更新畜禽遺傳材料。有關單位、個人應當配合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采集畜禽遺傳材料,并有權獲得適當的經濟補償。 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 第十四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及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分別建立或者確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承擔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任務。 享受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支持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未經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批準,不得擅自處理受保護的畜禽遺傳資源。 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應當按照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規定,定期采集和更新畜禽遺傳材料。有關單位、個人應當配合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采集畜禽遺傳材料,并有權獲得適當的經濟補償。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保障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和基因庫用地的需求。確需關閉或者搬遷的,應當經原建立或者確定機關批準,搬遷的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則妥善安置。 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 |
第十四條 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前,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保護方案,采取臨時保護措施,并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 第十五條 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制定保護方案,采取臨時保護措施,并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 |
第十五條 從境外引進畜禽遺傳資源的,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受理申請的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經審核,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經評估論證后批準。經批準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并實施檢疫。 從境外引進的畜禽遺傳資源被發現對境內畜禽遺傳資源、生態環境有危害或者可能產生危害的,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商有關主管部門,采取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 | 第十六條 從境外引進畜禽遺傳資源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受理申請的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經審核,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經評估論證后批準;但是國務院對批準機關另有規定的除外。經批準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并實施檢疫。 從境外引進的畜禽遺傳資源被發現對境內畜禽遺傳資源、生態環境有危害或者可能產生危害的,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商有關主管部門,及時采取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 |
第十六條 向境外輸出或者在境內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護名錄的畜禽遺傳資源的,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同時提出國家共享惠益的方案;受理申請的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經審核,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向境外輸出畜禽遺傳資源的,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并實施檢疫。 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前,不得向境外輸出,不得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 | 第十七條 國家對畜禽遺傳資源享有主權。向境外輸出或者在境內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護名錄的畜禽遺傳資源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同時提出國家共享惠益的方案;受理申請的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經審核,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批準。 向境外輸出畜禽遺傳資源的,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并實施檢疫。 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前,不得向境外輸出,不得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 |
第十七條 畜禽遺傳資源的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的審批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 第十八條 畜禽遺傳資源的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的審批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
第三章 種畜禽品種選育與生產經營 | 第三章 種畜禽品種選育與生產經營 |
第十八條 國家扶持畜禽品種的選育和優良品種的推廣使用,支持企業、院校、科研機構和技術推廣單位開展聯合育種,建立畜禽良種繁育體系。 | 第十九條 國家扶持畜禽品種的選育和優良品種的推廣使用,實施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技術推廣單位開展聯合育種,建立健全畜禽良種繁育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支持開發利用列入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品種,增加特色畜禽產品供給,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
第二十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畜禽種業自主創新,加強育種技術攻關,扶持選育生產經營相結合的創新型企業發展。 | |
第十九條 培育的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和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在推廣前,應當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或者鑒定,并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公告。畜禽新品種、配套系的審定辦法和畜禽遺傳資源的鑒定辦法,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審定或者鑒定所需的試驗、檢測等費用由申請者承擔,收費辦法由國務院財政、價格部門會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培育新的畜禽品種、配套系進行中間試驗,應當經試驗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培育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 第二十一條 培育的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和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在銷售、推廣前,應當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或者鑒定,并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公告。畜禽新品種、配套系的審定辦法和畜禽遺傳資源的鑒定辦法,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審定或者鑒定所需的試驗、檢測等費用由申請者承擔。 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培育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
第二十條 轉基因畜禽品種的培育、試驗、審定和推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農業轉基因生物管理的規定。 | 第二十二條 轉基因畜禽品種的引進、培育、試驗、審定和推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規定。 |
第二十一條 省級以上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可以組織開展種畜優良個體登記,向社會推薦優良種畜。優良種畜登記規則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 第二十三條 省級以上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應當組織開展種畜質量監測、優良個體登記,向社會推薦優良種畜。優良種畜登記規則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 |
第二十二條 從事種畜禽生產經營或者生產商品代仔畜、雛禽的單位、個人,應當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申請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生產經營的種畜禽必須是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或者鑒定的品種、配套系,或者是經批準引進的境外品種、配套系; (二)有與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 (三)有與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的繁育設施設備; (四)具備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種畜禽防疫條件; (五)有完善的質量管理和育種記錄制度; (六)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 第二十四條 從事種畜禽生產經營或者生產經營商品代仔畜、雛禽的單位、個人,應當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申請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生產經營的種畜禽是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或者鑒定的品種、配套系,或者是經批準引進的境外品種、配套系; (二)有與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 (三)有與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的繁育設施設備; (四)具備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種畜禽防疫條件; (五)有完善的質量管理和育種記錄制度;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
第二十三條 申請取得生產家畜卵子、冷凍精液、胚胎等遺傳材料的生產經營許可證,除應當符合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實驗室、保存和運輸條件; (二)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種畜數量和質量要求; (三)體外授精取得的胚胎、使用的卵子來源明確,供體畜符合國家規定的種畜健康標準和質量要求; (四)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技術要求。 | 第二十五條 申請取得生產家畜卵子、精液、胚胎等遺傳材料的生產經營許可證,除應當符合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實驗室、保存和運輸條件; (二)符合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種畜數量和質量要求; (三)體外受精取得的胚胎、使用的卵子來源明確,供體畜符合國家規定的種畜健康標準和質量要求; (四)符合有關國家強制性標準和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技術要求。 |
第二十四條 申請取得生產家畜卵子、冷凍精液、胚胎等遺傳材料的生產經營許可證,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受理申請的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六十個工作日內依法決定是否發給生產經營許可證。 其他種畜禽的生產經營許可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發放,具體審核發放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規定。 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樣式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許可證有效期為三年。發放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可以收取工本費,具體收費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價格部門制定。 | 第二十六條 申請取得生產家畜卵子、精液、胚胎等遺傳材料的生產經營許可證,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受理申請的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六十個工作日內依法決定是否發放生產經營許可證。 其他種畜禽的生產經營許可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審核發放。 國家對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在統一的信息平臺辦理。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審批和發放信息應當依法向社會公開。具體辦法和許可證樣式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 |
第二十五條 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應當注明生產經營者名稱、場(廠)址、生產經營范圍及許可證有效期的起止日期等。 禁止任何單位、個人無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或者違反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經營種畜禽。禁止偽造、變造、轉讓、租借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 第二十七條 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應當注明生產經營者名稱、場(廠)址、生產經營范圍及許可證有效期的起止日期等。 禁止無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或者違反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經營種畜禽或者商品代仔畜、雛禽。禁止偽造、變造、轉讓、租借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
第二十六條 農戶飼養的種畜禽用于自繁自養和有少量剩余仔畜、雛禽出售的,農戶飼養種公畜進行互助配種的,不需要辦理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 第二十八條 農戶飼養的種畜禽用于自繁自養和有少量剩余仔畜、雛禽出售的,農戶飼養種公畜進行互助配種的,不需要辦理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
第二十七條 專門從事家畜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工作的人員,應當取得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 |
第二十八條 發布種畜禽廣告的,廣告主應當提供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廣告內容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并注明種畜禽品種、配套系的審定或者鑒定名稱;對主要性狀的描述應當符合該品種、配套系的標準。 | 第二十九條 發布種畜禽廣告的,廣告主應當持有或者提供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廣告內容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并注明種畜禽品種、配套系的審定或者鑒定名稱,對主要性狀的描述應當符合該品種、配套系的標準。 |
第二十九條 銷售的種畜禽和家畜配種站(點)使用的種公畜,必須符合種用標準。銷售種畜禽時,應當附具種畜禽場出具的種畜禽合格證明、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出具的檢疫合格證明,銷售的種畜還應當附具種畜禽場出具的家畜系譜。 生產家畜卵子、冷凍精液、胚胎等遺傳材料,應當有完整的采集、銷售、移植等記錄,記錄應當保存二年。 | 第三十條 銷售的種畜禽、家畜配種站(點)使用的種公畜,應當符合種用標準。銷售種畜禽時,應當附具種畜禽場出具的種畜禽合格證明、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檢疫證明,銷售的種畜還應當附具種畜禽場出具的家畜系譜。 生產家畜卵子、精液、胚胎等遺傳材料,應當有完整的采集、銷售、移植等記錄,記錄應當保存二年。 |
第三十條 銷售種畜禽,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以其他畜禽品種、配套系冒充所銷售的種畜禽品種、配套系; (二)以低代別種畜禽冒充高代別種畜禽; (三)以不符合種用標準的畜禽冒充種畜禽; (四)銷售未經批準進口的種畜禽; (五)銷售未附具本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種畜禽合格證明、檢疫合格證明的種畜禽或者未附具家畜系譜的種畜; (六)銷售未經審定或者鑒定的種畜禽品種、配套系。 | 第三十一條 銷售種畜禽,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以其他畜禽品種、配套系冒充所銷售的種畜禽品種、配套系; (二)以低代別種畜禽冒充高代別種畜禽; (三)以不符合種用標準的畜禽冒充種畜禽; (四)銷售未經批準進口的種畜禽; (五)銷售未附具本法第三十條規定的種畜禽合格證明、檢疫證明的種畜禽或者未附具家畜系譜的種畜; (六)銷售未經審定或者鑒定的種畜禽品種、配套系。 |
第三十一條 申請進口種畜禽的,應當持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進口種畜禽的批準文件有效期為六個月。 進口的種畜禽應當符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技術要求。首次進口的種畜禽還應當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進行種用性能的評估。 種畜禽的進出口管理除適用前兩款的規定外,還適用本法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的相關規定。 國家鼓勵畜禽養殖者對進口的畜禽進行新品種、配套系的選育;選育的新品種、配套系在推廣前,應當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 | 第三十二條 申請進口種畜禽的,應當持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因沒有種畜禽而未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應當提供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說明文件。進口種畜禽的批準文件有效期為六個月。 進口的種畜禽應當符合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技術要求。首次進口的種畜禽還應當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進行種用性能的評估。 種畜禽的進出口管理除適用本條前兩款的規定外,還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和第二十二條的相關規定。 國家鼓勵畜禽養殖者利用進口的種畜禽進行新品種、配套系的培育;培育的新品種、配套系在推廣前,應當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 |
第三十二條 種畜禽場和孵化場(廠)銷售商品代仔畜、雛禽的,應當向購買者提供其銷售的商品代仔畜、雛禽的主要生產性能指標、免疫情況、飼養技術要求和有關咨詢服務,并附具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出具的檢疫合格證明。 銷售種畜禽和商品代仔畜、雛禽,因質量問題給畜禽養殖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 | 第三十三條 銷售商品代仔畜、雛禽的,應當向購買者提供其銷售的商品代仔畜、雛禽的主要生產性能指標、免疫情況、飼養技術要求和有關咨詢服務,并附具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檢疫證明。 銷售種畜禽和商品代仔畜、雛禽,因質量問題給畜禽養殖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 |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種畜禽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種畜禽質量安全的監督檢驗應當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種畜禽質量檢驗機構進行;所需檢驗費用按照國務院規定列支,不得向被檢驗人收取。 |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種畜禽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種畜禽質量安全的監督檢驗應當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種畜禽質量檢驗機構進行;所需檢驗費用由同級預算列支,不得向被檢驗人收取。 |
第三十四條 蠶種的資源保護、新品種選育、生產經營和推廣適用本法有關規定,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 第三十五條 蜂種、蠶種的資源保護、新品種選育、生產經營和推廣,適用本法有關規定,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 |
第四章 畜禽養殖 | 第四章 畜禽養殖 |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畜牧業發展規劃和市場需求,引導和支持畜牧業結構調整,發展優勢畜禽生產,提高畜禽產品市場競爭力。 | 第三十六條 國家建立健全現代畜禽養殖體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畜牧業發展規劃和市場需求,引導和支持畜牧業結構調整,發展優勢畜禽生產,提高畜禽產品市場競爭力。 |
第三十七條 國家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安排畜禽養殖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需要恢復為原用途的,由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土地使用權人負責恢復。在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范圍內需要興建永久性建(構)筑物,涉及農用地轉用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辦理。 | 第三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畜禽養殖用地合理需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安排畜禽養殖用地。畜禽養殖用地按照農業用地管理。畜禽養殖用地使用期限屆滿或者不再從事養殖活動,需要恢復為原用途的,由畜禽養殖用地使用人負責恢復。在畜禽養殖用地范圍內需要興建永久性建(構)筑物,涉及農用地轉用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辦理。 |
第三十八條 國家設立的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應當向農民提供畜禽養殖技術培訓、良種推廣、疫病防治等服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國家設立的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從事公益性技術服務的工作經費。 國家鼓勵畜禽產品加工企業和其他相關生產經營者為畜禽養殖者提供所需的服務。 | 第三十八條 國家設立的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應當提供畜禽養殖、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培訓,以及良種推廣、疫病防治等服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國家設立的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從事公益性技術服務的工作經費。 國家鼓勵畜禽產品加工企業和其他相關生產經營者為畜禽養殖者提供所需的服務。 |
第三十九條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其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生產場所和配套的生產設施; (二)有為其服務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 (三)具備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防疫條件; (四)有對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沼氣池等設施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設施; (五)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養殖場、養殖小區興辦者應當將養殖場、養殖小區的名稱、養殖地址、畜禽品種和養殖規模,向養殖場、養殖小區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取得畜禽標識代碼。 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畜牧業發展狀況制定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規模標準和備案程序。 | 第三十九條 畜禽養殖場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其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生產場所和配套的生產設施; (二)有為其服務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 (三)具備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防疫條件; (四)有與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相適應的設施設備;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畜禽養殖場興辦者應當將畜禽養殖場的名稱、養殖地址、畜禽品種和養殖規模,向養殖場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取得畜禽標識代碼。 畜禽養殖場的規模標準和備案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 畜禽養殖戶的防疫條件、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要求,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 |
第四十條 禁止在下列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 (一)生活飲用水的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 (二)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養區域。 | 第四十條 畜禽養殖場的選址、建設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禁養區域建設畜禽養殖場。 |
第四十一條 畜禽養殖場應當建立養殖檔案,載明以下內容: (一)畜禽的品種、數量、繁殖記錄、標識情況、來源和進出場日期; (二)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投入品的來源、名稱、使用對象、時間和用量; (三)檢疫、免疫、消毒情況; (四)畜禽發病、死亡和無害化處理情況; (五)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 | 第四十一條 畜禽養殖場應當建立養殖檔案,載明下列內容: (一)畜禽的品種、數量、繁殖記錄、標識情況、來源和進出場日期; (二)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投入品的來源、名稱、使用對象、時間和用量; (三)檢疫、免疫、消毒情況; (四)畜禽發病、死亡和無害化處理情況; (五)畜禽糞污收集、儲存、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情況; (六)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 |
第四十二條 畜禽養殖場應當為其飼養的畜禽提供適當的繁殖條件和生存、生長環境。 | 第四十二條 畜禽養殖者應當為其飼養的畜禽提供適當的繁殖條件和生存、生長環境。 |
第四十三條 從事畜禽養殖,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使用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 (二)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飼喂家畜; (三)在垃圾場或者使用垃圾場中的物質飼養畜禽; (四)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為。 | 第四十三條 從事畜禽養殖,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強制性標準、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規定使用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 (二)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飼喂家畜; (三)在垃圾場或者使用垃圾場中的物質飼養畜禽; (四)隨意棄置和處理病死畜禽; (五)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為。 |
第四十四條 從事畜禽養殖,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規定,做好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 | 第四十四條 從事畜禽養殖,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做好畜禽疫病防治和質量安全工作。 |
第四十五條 畜禽養殖者應當按照國家關于畜禽標識管理的規定,在應當加施標識的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標識。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標識不得收費,所需費用列入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畜禽標識不得重復使用。 | 第四十五條 畜禽養殖者應當按照國家關于畜禽標識管理的規定,在應當加施標識的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標識。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提供標識不得收費,所需費用列入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預算。 禁止偽造、變造或者重復使用畜禽標識。禁止持有、使用偽造、變造的畜禽標識。 |
第四十六條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保證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防止污染環境。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違法排放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應當排除危害,依法賠償損失。 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設施。 | 第四十六條 畜禽養殖場應當保證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的正常運轉,保證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或者達標排放,防止污染環境。違法排放或者因管理不當污染環境的,應當排除危害,依法賠償損失。 國家支持建設畜禽糞污收集、儲存、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推行畜禽糞污養分平衡管理,促進農用有機肥利用和種養結合發展。 |
第三十七條 國家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 | 第四十七條 國家引導畜禽養殖戶按照畜牧業發展規劃有序發展,加強對畜禽養殖戶的指導幫扶,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得隨意以行政手段強行清退。 國家鼓勵涉農企業帶動畜禽養殖戶融入現代畜牧業產業鏈,加強面向畜禽養殖戶的社會化服務,支持畜禽養殖戶和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畜禽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支持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與旅游、文化、生態等產業融合。 |
第四十八條 國家支持發展特種畜禽養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支持建立與特種畜禽養殖業發展相適應的養殖體系。 | |
第四十七條 國家鼓勵發展養蜂業,維護養蜂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宣傳和推廣蜜蜂授粉農藝措施。 | 第四十九條 國家支持發展養蜂業,保護養蜂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宣傳和推廣蜂授粉農藝措施。 |
第四十八條 養蜂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危害蜂產品質量安全的藥品和容器,確保蜂產品質量。養蜂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 | 第五十條 養蜂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危害蜂產品質量安全的藥品和容器,確保蜂產品質量。養蜂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技術要求。 |
第四十九條 養蜂生產者在轉地放蜂時,當地公安、交通運輸、畜牧獸醫等有關部門應當為其提供必要的便利。 養蜂生產者在國內轉地放蜂,憑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統一格式印制的檢疫合格證明運輸蜂群,在檢疫合格證明有效期內不得重復檢疫。 | 第五十一條 養蜂生產者在轉地放蜂時,當地公安、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應當為其提供必要的便利。 養蜂生產者在國內轉地放蜂,憑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統一格式印制的檢疫證明運輸蜂群,在檢疫證明有效期內不得重復檢疫。 |
第五章 草原畜牧業 | |
第五十二條 國家支持科學利用草原,協調推進草原保護與草原畜牧業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農牧民增加收入,提高草原可持續發展能力,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牧區生產生活生態協同發展。 | |
第三十五條第二款 國家支持草原牧區開展草原圍欄、草原水利、草原改良、飼草飼料基地等草原基本建設,優化畜群結構,改良牲畜品種,轉變生產方式,發展舍飼圈養、劃區輪牧,逐步實現畜草平衡,改善草原生態環境。 | 第五十三條 國家支持牧區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加強草原水利、草原圍欄、飼草料生產加工儲備、牲畜圈舍、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鼓勵推行舍飼半舍飼圈養、季節性放牧、劃區輪牧等飼養方式,合理配置畜群,保持草畜平衡。 |
第五十四條 國家支持優良飼草品種的選育、引進和推廣使用,因地制宜開展人工草地建設、天然草原改良和飼草料基地建設,優化種植結構,提高飼草料供應保障能力。 | |
第五十五條 國家支持農牧民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和現代家庭牧場,推行適度規模養殖,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建設牛羊等重要畜產品生產基地。 | |
第五十六條 牧區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鼓勵和指導農牧民改良家畜品種,優化畜群結構,實行科學飼養,合理加快出欄周轉,促進草原畜牧業節本、提質、增效。 | |
第五十七條 國家加強草原畜牧業災害防御保障,將草原畜牧業防災減災列入預算,優化設施裝備條件,完善牧區牛羊等家畜保險制度,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 |
第五十八條 國家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對采取禁牧和草畜平衡措施的農牧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補助獎勵。 | |
第五十九條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草原畜牧業與鄉村旅游、文化等產業協同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產業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持續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牧區振興。 | |
第六十條 草原畜牧業發展涉及草原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活動的,應當遵守有關草原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 | |
第五章 畜禽交易與運輸 | 第六章 畜禽交易與運輸 |
第五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促進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畜禽交易市場建設。 | 第六十一條 國家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便捷的畜禽交易市場體系。 |
第五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規劃,對在畜禽集散地建立畜禽批發市場給予扶持。 畜禽批發市場選址,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并距離種畜禽場和大型畜禽養殖場三公里以外。 | 第六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規劃,對在畜禽集散地建立畜禽批發市場給予扶持。 畜禽批發市場選址,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并距離種畜禽場和大型畜禽養殖場三公里以外。 |
第五十二條 進行交易的畜禽必須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應當加施標識而沒有標識的畜禽,不得銷售和收購。 | 第六十三條 進行交易的畜禽應當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技術要求。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應當加施標識而沒有標識的畜禽,不得銷售、收購。 國家鼓勵畜禽屠宰經營者直接從畜禽養殖者收購畜禽,建立穩定收購渠道,降低動物疫病和質量安全風險。 |
第五十三條 運輸畜禽,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采取措施保護畜禽安全,并為運輸的畜禽提供必要的空間和飼喂飲水條件。 有關部門對運輸中的畜禽進行檢查,應當有法律、行政法規的依據。 | 第六十四條 運輸畜禽,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采取措施保護畜禽安全,并為運輸的畜禽提供必要的空間和飼喂飲水條件。 有關部門對運輸中的畜禽進行檢查,應當有法律、行政法規的依據。 |
第七章 畜禽屠宰 | |
第六十五條 國家實行生豬定點屠宰制度。對生豬以外的其他畜禽可以實行定點屠宰,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農村地區個人自宰自食的除外。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科學布局、集中屠宰、有利流通、方便群眾的原則,結合畜禽養殖、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禽產品消費等實際情況,制定畜禽屠宰行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 | |
第六十六條 國家鼓勵畜禽就地屠宰,引導畜禽屠宰企業向養殖主產區轉移,支持畜禽產品加工、儲存、運輸冷鏈體系建設。 | |
第六十七條 畜禽屠宰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屠宰規模相適應、水質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用水供應條件; (二)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設施設備和運載工具; (三)有依法取得健康證明的屠宰技術人員; (四)有經考核合格的獸醫衛生檢驗人員; (五)依法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證明文件。 | |
第六十八條 畜禽屠宰經營者應當加強畜禽屠宰質量安全管理。畜禽屠宰企業應當建立畜禽屠宰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未經檢驗、檢疫或者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畜禽產品不得出廠銷售。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畜禽產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對無害化處理的費用和損失給予補助。 | |
第六十九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制定畜禽屠宰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畜禽屠宰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畜禽屠宰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并組織實施。 | |
第六章 質量安全保障 | 第八章 保障與監督 |
第三十六條 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其財政預算內安排支持畜牧業發展的良種補貼、貼息補助等資金,并鼓勵有關金融機構通過提供貸款、保險服務等形式,支持畜禽養殖者購買優良畜禽、繁育良種、改善生產設施、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效益。 | 第七十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其預算內安排支持畜禽種業創新和畜牧業發展的良種補貼、貼息補助、保費補貼等資金,并鼓勵有關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畜禽養殖者購買優良畜禽、繁育良種、防控疫病,支持改善生產設施、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效益。 |
第五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加強對畜禽飼養環境、種畜禽質量、飼料和獸藥等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畜禽交易與運輸的監督管理。 | 第七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加強對畜禽飼養環境、種畜禽質量、畜禽交易與運輸、畜禽屠宰以及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投入品的生產、經營、使用的監督管理。 |
第五十五條 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采取措施落實畜禽產品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 第七十二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采取措施落實畜禽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和責任追究制度。 |
第五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畜禽質量安全監督檢查計劃,按計劃開展監督抽查工作。 | 第七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畜禽質量安全監督抽查計劃,并按照計劃開展監督抽查工作。 |
第五十七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制定畜禽生產規范,指導畜禽的安全生產。 | 第七十四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制定畜禽生產規范,指導畜禽的安全生產。 |
第五十條第二款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搜集、整理、發布畜禽產銷信息,為生產者提供信息服務。 | 第七十五條 國家建立統一的畜禽生產和畜禽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制度,逐步完善有關畜禽產品儲備調節機制,加強市場調控,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和畜牧業健康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發布畜禽產銷信息,為畜禽生產經營者提供信息服務。 |
第七十六條 國家加強畜禽生產、加工、銷售、運輸體系建設,提升畜禽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保障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禽產品供給,建立穩產保供的政策保障和責任考核體系。 國家鼓勵畜禽主銷區通過跨區域合作、建立養殖基地等方式,與主產區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 |
第七章 法律責任 | 第九章 法律責任 |
第七十條 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單位、個人核發許可證或者有關批準文件,不履行監督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 第七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牟取其他利益; (二)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準予許可,或者超越法定職權準予許可; (三)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 (四)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工作職責的行為。 |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擅自處理受保護的畜禽遺傳資源,造成畜禽遺傳資源損失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 第七十八條 違反本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擅自處理受保護的畜禽遺傳資源,造成畜禽遺傳資源損失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 |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法有關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畜禽遺傳資源和違法所得,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經審核批準,從境外引進畜禽遺傳資源的; (二)未經審核批準,在境內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護名錄的畜禽遺傳資源的; (三)在境內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未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的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的。 | 第七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畜禽遺傳資源和違法所得,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經審核批準,從境外引進畜禽遺傳資源; (二)未經審核批準,在境內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護名錄的畜禽遺傳資源; (三)在境內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未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的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 |
第六十條 未經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向境外輸出畜禽遺傳資源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的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海關應當將扣留的畜禽遺傳資源移送省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處理。 | 第八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批準,向境外輸出畜禽遺傳資源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的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海關應當將扣留的畜禽遺傳資源移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處理。 |
第六十一條 違反本法有關規定,銷售、推廣未經審定或者鑒定的畜禽品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畜禽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五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 第八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銷售、推廣未經審定或者鑒定的畜禽品種、配套系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畜禽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五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法有關規定,無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或者違反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經營種畜禽的,轉讓、租借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三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三萬元的,并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違反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經營種畜禽或者轉讓、租借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情節嚴重的,并處吊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 第八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無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或者違反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規定生產經營,或者偽造、變造、轉讓、租借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收繳偽造、變造的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沒收種畜禽、商品代仔畜、雛禽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三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三萬元的,并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違反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經營或者轉讓、租借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情節嚴重的,并處吊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 第八十三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有關規定,使用的種畜禽不符合種用標準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 第八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使用的種畜禽不符合種用標準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種畜禽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
第六十五條 銷售種畜禽有本法第三十條第一項至第四項違法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銷售的畜禽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五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并處吊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 | 第八十五條 銷售種畜禽有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至第四項違法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銷售的(種)畜禽和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五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并處吊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 |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畜禽養殖場未建立養殖檔案的,或者未按照規定保存養殖檔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 第八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興辦畜禽養殖場未備案,畜禽養殖場未建立養殖檔案或者未按照規定保存養殖檔案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
第六十七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三條規定養殖畜禽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 第八十七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三條規定養殖畜禽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 |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法有關規定,銷售的種畜禽未附具種畜禽合格證明、檢疫合格證明、家畜系譜的,銷售、收購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應當加施標識而沒有標識的畜禽的,或者重復使用畜禽標識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法有關規定,使用偽造、變造的畜禽標識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偽造、變造的畜禽標識和違法所得,并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 第八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銷售的種畜禽未附具種畜禽合格證明、家畜系譜,銷售、收購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規定應當加施標識而沒有標識的畜禽,或者重復使用畜禽標識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罰款。 銷售的種畜禽未附具檢疫證明,偽造、變造畜禽標識,或者持有、使用偽造、變造的畜禽標識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
第八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定點從事畜禽屠宰活動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 | |
第九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發現畜禽屠宰企業不再具備本法規定條件的,應當責令停業整頓,并限期整改;逾期仍未達到本法規定條件的,責令關閉,對實行定點屠宰管理的,由發證機關依法吊銷定點屠宰證書。 | |
第九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畜禽屠宰企業未建立畜禽屠宰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或者畜禽屠宰經營者對經檢驗不合格的畜禽產品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關閉,對實行定點屠宰管理的,由發證機關依法吊銷定點屠宰證書。 | |
違反本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的其他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 | |
第六十九條 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的畜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銷售的畜禽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并處吊銷營業執照。 | |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第九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第八章 附則 | 第十章 附 則 |
第七十二條 本法所稱畜禽遺傳資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基因物質等遺傳材料。 | 第九十三條 本法所稱畜禽遺傳資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蛋)、精液、胚胎、基因物質等遺傳材料。 |
本法所稱種畜禽,是指經過選育、具有種用價值、適于繁殖后代的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等。 | 本法所稱種畜禽,是指經過選育、具有種用價值、適于繁殖后代的畜禽及其卵子(蛋)、精液、胚胎等。 |
第七十三條 本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 第九十四條 本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